当脚步踏上杭州国际马拉松的赛道,奔跑便不再只是身体的前行。在这42.195公里的旅程中,思绪如钱塘江水般奔涌,交织着汗水与感悟。
起跑时,晨曦微露,西湖的薄雾尚未散去。我想起苏轼‘欲把西湖比西子’的诗句,忽然明白这场马拉松不只是竞技,更是一次与千年古城的对话。每一步踩过的青石板,都可能印着白居易、林逋的足迹。
穿过北山街,梧桐叶飘落肩头。我在想: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?有人追求速度,有人享受过程;有人中途退场,有人坚持到底。而此刻,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同行,虽然语言不通,但喘息声和脚步声谱成了共同的语言。
跑到钱塘江畔,潮声阵阵。我想起伍子胥的传说,想起‘弄潮儿向涛头立’的勇气。马拉松最难的不是起跑时的激情,而是三十公里后的坚持。当‘撞墙期’来临,每抬一次腿都像举起千斤重担,这时支撑我们的不是体能,而是内心深处那个不言放弃的自己。
最后五公里,雷峰塔在望。我想起白娘子的故事——千年修行只为一念执着。我们这些跑者,何尝不是在用双脚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?虽然没人记得第287名选手是谁,但对自己而言,每一个战胜惰性的清晨,每一次突破极限的瞬间,都是生命中最璀璨的勋章。
冲过终点时,夕阳正好。志愿者递来的不再是矿泉水,而是整座城市的温情。我在想:马拉松最美的不是奖牌,而是在奔跑中重新认识的城市,在极限处遇见的自己,在疲惫时收到的每一个微笑。
杭州马拉松,跑的是路,想的是人生。当我们脱下跑鞋,这些思绪会继续在生活的赛道上延伸,直到下一次起跑的枪声响起。